社區便利店憑什么火起來?抓住的是什么?
社區便利店火的是什么?
社區,儼然成為了巨頭們下一步爭相競爭的市場焦點。而以金融、零售、物流等各種形式來時介入的社區便利店,將成為未來社區的一種生態組成部分。
為什么現在社區連鎖店和社區便利店這么火?連連傳統而言“高大上”的銀行都開始卯足了勁進入社區,開展社區銀行網點的布局工作。
如果將之前的社區生態成為1.0時代的話,現在的社區生態就是2.0時代,而未來的社區生態就是3.0時代。為什么商業機構開始爭相進入社區布點,金融、物流、零售行業無一不在社區這個最后的沃土上開展了競爭。
其實,最根本的威脅來自于線上,也就是以電商為代表的網上購物、消費、物流配送體驗,已經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雙腳,線下的商鋪已經切實感受到來自于線上的壓力。零售就不用說了,每年網購占零售品總額的比重都在上升;金融方面,互聯網金融通過渠道和大流量的平臺,結合第三方支付,進行銀行傳統業務的解構,而成本和效率都占有絕對優勢。為了應對來自于線上的互聯網金融的威脅,銀行在拓展自身線上渠道的同時,也在線下緊密布局社區銀行,以形成O2O的戰略布局。
社區生態的發展階段
社區生態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階段,為何能夠讓各種商業形態如癡如醉?競相進入社區開展服務?
1.0時代,社區主要是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就是為了實現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通過建立社區的形式,維系一部分特定人群之間的社交和親密關系,這個時候的社區,可以叫做村莊,也可以叫做小的部落,不管稱謂有何區別,本質上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滿足最基本的生存和發展需要。
到了2.0時代,社區生活得以保障,更高的文化、娛樂、精神消費需求成為一種必需,在這個階段,商業形態開始進入社區,并以便利店、社區店、便民服務點的形式保持與用戶的粘性,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同時,在這個階段,社區的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班族、老人、小孩等差異化人群的特點開始出現,并產生了不同的消費需求,比如網上購物等。
到了3.0時代,社區已然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商業社交中心,之所以叫商業社交中心,而不是純商業中心,是因為社區的商業活動是需要持續性的營銷活性和關系維系來保持的,以社交關系帶動商業活動的發展,而絕非是簡單的植入式和填充式營銷推廣。這個3.0時代,電子化程度和便捷程度已經大幅提高,同時社區的線下商鋪也將極為豐富,社區店的面積不大,但是服務的粘性和層次卻比較深厚。在社區這個“最后一公里”的范圍內,線上線下的商品和服務既有競爭也有合作,最終的目的是滿足個性化的,差異化的需求。
社區便利店抓住的是什么?
對于社區的便利店而言,在最后一公里的市場里面,除了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電子化服務后,更為重要的是,社區的便利店要抓住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類需求,并進行較好的O2O嘗試,對于O2O而言,滿足的是純電商平臺所不能滿足的線下體驗和消費服務,而對于社區而言,真正的線下消費比例,業務并不會比線上的少,特別是在目前還處于線下向線上轉型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線下消費和服務通過O2O的方式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新生。
也就是說,線下的O2O服務,才是社區便利店應該抓住的,為什么順豐的O2O店面試驗的效果不怎么好,本質上就是在服務的嫁接過程中找錯了重點,戰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戰術上,其實更應該側重于offline的服務,而不是以線上的電商服務為主。因為O2O服務需求的內涵和形式和電商是不一致的。
對于社區居民而言,除了某些標準化的和應用化的商品之外,可以通過純粹電商的模式來獲得購買和使用的過程;但是,更多的是基于社區的生活服務類消費需求,這部分需求是需要通過線下的場景化的應用來實現的。比如買一件衣服,單純的線上購物消費并不能帶來很好的試穿體驗和視覺體驗,但是在線下的O2O門店中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輔助更多的電子化手段和場景化的技術支持。
歸納為一點,社區便利店火起來就是因為有這部分offline的體驗式需求的存在,而社區的便利店可以很好的解決用戶購買的時間、距離和精力成本,同時可以帶來較高的線上體驗,用線上作為線下體驗的渠道引流,這才是社區便利店能夠長期火下去的關鍵。
找不到這個門道,恐怕社區的便利店只是一個裝潢漂亮的展示櫥窗而已。
(百度百家 文/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