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速遞 > 行業資訊

在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下企業會有什么危機

發表時間:2012-08-23 18:58:00  點擊數:

        證據顯示,投資者預期最終導致一些財閥的默認。例如,企業與大宇附屬-第二大財閥的一些措施,盡快拖欠-在1998年實際銷售與較低的利率比其他財閥附屬公司的債券 。
        也沒有證據表明,債券市場分配信貸公司更好的企業治理。相反,財閥附屬公司在1998年收到的最債券融資(和最優惠的價格)的人其實最糟糕的公司治理(最壞的暗示債權人反對各種形式的隧道)保護。
  總的來說,這方面的證據是與韓國投資者相信超大型一致韓國財閥的“大失敗”在1998年-盡管政府有明確的嘗試建立和實施了“不救市”政策。 當一個財閥集團在整個公司設置是相對于經濟非常大或足夠重要的關鍵部件經濟,對投資者的意義,期望政府會這樣或那樣的,最終大幅騎他們的救援 。
  這是很難承諾不以節省大量的公司和他們的投資者-因為“全身”的影響-和投資者都知道這一點。在當然,如果投資者相信會有這樣的救援,他們將獎勵與更便宜的大公司融資渠道,為“大到不能倒”這些公司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韓國的證據表明,政府的承諾-無論怎樣綁定-不保釋大型企業不可能消除“過大失敗”的信念,因為它不是一致的,在危機中,緊急措施總是可以帶來,以幫助投資者。“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問題上建立的文學大部分集中在金融部門,并已相對非正式的-雖然不過相當有先見之明,如,斯特恩和費爾德曼(2004年),預期在2008-09年度,看到許多全球性問題。
  繪圖薩默斯(2000)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驗,總結了政策的最佳做法 :“這是肯定的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不能建立在救助的期望。

轉自:中國商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