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只看不買?零售商如何化解showrooming危機
隨著移動化的發展,最讓傳統零售商郁悶的,或許已不是人們不去實體店消費,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拿著智能手機在他們店里“消費”。
該類消費,顧名思義,實體店看貨、網上購買的“展廳現象”(showrooming)。
據國外報道,美國大型超市店內看貨然后網上購買的人群比例超全部進店人數的30%,IDC數據顯示,2013年將有5900萬美國消費者使用showrooming的購物方式。2016年受該種模式影響的交易額度將達到3890億美元。
在國內,showrooming購物模式也逐步被消費者運用,近日,一號店透漏,網站每天接到從微信“掃一掃”功能引來的客戶訂單超過兩萬件。據了解,其他電商網站每日來自微信的訂單亦不在少數,且數量有上升趨勢。
這或許表示,人們的購物場景已開始進行新一輪的變革。Showrooming就像一把雙刃劍,對傳統零售商帶來挑戰的同時,亦帶來機遇。如何應對,成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匹配價格 提高服務
電子商務與實體商店相比,明顯的優勢就是價格低、購物便捷。
為應對電商挑戰,百思買集團執行線上線下價格匹配制度。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其店內價格將與包括蘋果、亞馬遜和 Buy.com在內 19 家在線購物網站看齊。Target亦有類似行動,且表示購物回家后1周內,發現還有更低的網購價格,Target保證退回差價。
沃爾瑪甚至特質移動端應用,幫助消費者比價。其核心理念是,沃爾瑪有信心店內物品低價高質量,而消費者在比價時,可看到該商店每周優惠商品小冊的交互式版本,這相當于引誘顧客同時訪問公司的實體店和網店。如此一來,消費者尋找的商品若在沃爾瑪實體店售罄,可立刻從網店訂購。以此打造一種無縫“混合渠道”體驗。
當然,由于電商在店鋪租金、銷售成本上具有先天性優勢,此類價格戰恐難以長期為繼。
那線下實體商店提供便捷的購物體驗更顯重要。沃爾瑪推出一項基于iPhone的自助結賬服務“掃描即得”。消費者在沃爾瑪內消費時,只需用該軟件掃描物品條形碼,就可直接去自助付款臺結賬,完成整個購買過程。提高了運營效率,節約成本,用以抵補同網絡的差價。
再者,提供獨家商品和高附加值的服務,如衣物終身免費熨燙等,也有力的抵制showrooming的沖擊。
結合O2O模式 主動出擊
進攻即最好的防守。相比消抵新模式的沖擊,主動利用新模式,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O2O,一般指線上預定、線下消費,是showrooming的一種反向消費模式。在電商大力拓展O2O模式時,傳統零售商不妨主動同其接軌,利用網絡分發優惠券、組織活動。當人們在店內用智能手機比價時,彈出店內消息,激發起他們參與店鋪有趣活動的熱情,從而忽略比價,留住客戶。
危地馬拉鞋店Meat Pack 曾組織過一次至今令人津津樂道的活動。它通過向鄰近消費者提供折扣,成功地從實體店對手甚至網絡對手那里“搶”到足夠多的顧客。
該鞋店通過網絡提供附近每個顧客99%的購鞋折扣,然后從顧客收到通知開始,每過一秒減1%的折扣,這使得消費者都盡最大努力趕到最近的Meat Pack店,計時器在他們進店一刻停止。此時,顧客實際得到折扣,就是剩下的時間。
活動一周,Meat Pack便搶到600余名顧客,行動最迅速的顧客以89%的折扣成功買到一雙鞋。而Meat Pack 也迅速成名,品牌美譽度得到大幅提高。
重視數據 提供評價
不得不說,如今實體商店要想在電子商務時代發展,就必須擁有電子商務的意識,像電商巨頭一樣重視數據。
隨著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消費者在實體店內的比價、詢價行為將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如何搜集、整理、分析這些數據,并將其應用到日常的銷售和經營中,或許將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國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已經開始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如果一旦做出,信息流轉化的現金流定誘人。因此,對實體商家而言,這項任務雖艱巨,但十分重要。
另外,人們在店內使用手機搜索目標產品,有時并非單為比價,查看其他用戶的評價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實體商店可為用戶提供真實的用戶評價,減少用戶查看步驟,或亦增收不少。
總之,面對showrooming大潮,堵不如疏,堵不如疏,傳統商場應該主動加以引導,利用其特點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與時俱進,才能不斷發展。
(騰訊科技 徐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