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速遞 > 行業資訊

傳統百貨賽特春天的線上商品管理術:組合品牌

發表時間:2013-07-04 10:45:11  點擊數:

延續線下定位的賽特奧萊,在線上同樣注重選品和組合品牌的過程,它將線上和門店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使得線下的導購可以為線上的單品管理提供成熟的指導?!?/p>

賽特春天作為傳統百貨的代表,本身就有自己的品牌地位。在上線路上,它延續自身定位,以差異化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基本核心。在賽特看來,這才是真正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核心。

從正價到折扣

2011年12月,賽特集團開始嘗試電子商務。

在賽特線下會員看來,即使賽特上線,所售商品也一定屬于高品質高價格的品牌。事實上,這便是賽特這個品牌所承載的含義,高端和品質已經根深蒂固地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關鍵詞。

一直以來,與賽特合作的都是大品牌,越是大品牌越不愿意以折扣形式上網,正價的模式更加符合品牌的心理。

從賽特正價商城正式營業開始,賽特集團官方商城總經理吳欣就嘗試著做市場調研,希望能精準定位客戶層級。

在調研中,吳欣發現,接受問卷調查的賽特春天消費者大多對網購并不感興趣,反倒是賽特奧萊的消費者,雖然對網購信任度偏低,卻紛紛表示,如果賽特奧萊上線,愿意嘗試購買。

相比較賽特春天,賽特奧萊地處偏遠,去一趟不方便,而且奧萊的消費者更關注性價比,愿意進行大品牌小價格的嘗試。

2012年3月,賽特集團官方商城推出奧萊頻道,以品牌折扣的形式銷售,與預期一致,賽特奧萊的銷售確實比正價商品更加受歡迎。

隨著賽特運營的思路一點點清晰,吳欣慢慢發現,在中國開拓正價百貨的電商市場并不是時機?,F階段,中國消費者仍然以價格作為線上購物的第一吸引力,更容易接受折扣品。因此,吳欣判斷,賽特奧萊更適合作為賽特集團上線的重點。

由此,賽特集團決定果斷轉型,將賽特集團官方網上商城改為賽特奧萊官方商城,以賽特奧萊門店商品為基礎,主攻品牌折扣。

抓住消費者痛點

在吳欣看來,所謂線上線下一體化,其實是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而創造價值的前提,是了解用戶的痛點。對于賽特奧萊而言,消費者是一群新中產階層的代表,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不屬于富裕階層,仍然要為買房、教育、物價上漲等各種消費問題所困擾。

一方面,實體的正價百貨店商品太貴,但新中產階級又需要滿足品質的要求,正好賽特奧萊可以提供高性價比的貨品。而上線,只是將這個定位延續。

事實上,所謂的定位,正是最大的差異化競爭。了解清楚消費者是誰,所做的品牌組合也會相應地改變。

為了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賽特需要在各個環節讓消費者有高端的用戶體驗。

由于百貨的SKU過多,以賽特奧萊為例,整個網站有超過2萬個商品,但是每款產品的庫存淺。因此,一方面需要對每個品牌每款產品的尺碼進行重新梳理,做更為合適的尺碼對照表,另一方面又需要把握尺度,在圖片拍攝上,要不斷地尋找最佳的平衡點,所以在照片拍攝上成本不宜過高,防止商品未上架就已經缺貨。

同理,在網站頁面的設計上,也沒有現成的案例可循,需要不斷摸索。在國外,很多百貨類電子商務網站風格大氣簡潔,但是吳欣發現,在國內,大多數百貨電商仍然按品類劃分,焦點圖多為打折信息,網站商品種類繁多,難以給人高端的感覺。

究竟網頁設計中用戶體驗重不重要?對比一番后,吳欣這樣自問。

實體店要創造完美的客戶體驗,店鋪形象一定是需要重視的內容之一,甚至包括節假日活動的裝修和布置,都會對客戶體驗有影響。那么,究竟怎么樣的網站設計會讓消費者想到賽特呢?

“道理是相通的?!眳切捞寡?,“如果你一看到商品的照片,就覺得自己進了大賣場,那自然不是賽特想要的?!?/p>

因此,賽特奧萊在最新的設計方案中,采用了很多留白設計,為的是讓用戶不至于產生擁擠的感覺。同時也將許多實體店的陳列規則稍加轉換,變成網店運營規則。

組合品牌

跟設計相一致的是,在國外,百貨商場都有清晰的定位,有明確的層級,而國內本質上并沒有多少百貨商場在做用戶層級的區分,只是進行類目的細分,同質化極為嚴重。

品牌組合這個概念被吳欣多次強調。在百貨業,選擇怎么樣的品牌組合,意味著什么樣的消費者會慕名而來。

每一個品牌,都會有屬于自己的國際地位,這是百貨行業內約定俗成的規則。例如,在行業內部看來,GUCCI、PRADA、LV這類是同等地位的一線品牌,所以它們線下的門店必須是相鄰或者同一層。如果這些國際大牌的旁邊開了一個二線品牌,那么這些一線品牌寧可撤柜。

因為在它們身邊的品牌,正是一線品牌的地位所在,代表著同一個品牌檔次和消費者層級。事實上,這樣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數十年來傳統百貨驗證后的規則。一般買香奈兒的消費者,基本上也會去GUCCI、LV這類品牌門店逛逛,由于它們的價格區間是相同的,自然會產生品牌的集群。

如何進行品牌組合呢?其實,這正是定位的一個重要環節。

賽特奧萊官網商城上有70%的商品,是從實體店的商品中挑選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符合線下的品牌組合,在網站頁面的處理上,就在品牌頁把國際名品和一般品牌進行相應的區分,并在展示層面上,盡可能將高端品牌組合在一起,進行廣告位的陳列。

事實上,傳統百貨業講究的正是遵守規則,而百貨上線后,不少百貨公司卻恰恰忽略了品牌組合,用IT思維做百貨,一味地進行品類的區分。導致了品牌地位的模糊的,傳統百貨的經驗并未得到傳承。

因此,吳欣認為,百貨業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品牌。這是傳統百貨的一項技能,知道每個品牌的優勢,消費群體是誰。因為每個不同的品牌,實際上的客層都不一樣。

獨立選品

和銀泰網獨立運作不同,賽特雖然獨立成立公司,但是在選品這些重要環節,從始至終都依賴于集團。

最初,賽特商城是以時尚度為先決條件,所以剔除了不少基本款的商品。但事實證明,在中國賣得好的都是基本款,并且時尚度并不高。

賽特有專門的選品團隊,這是一個流程化的崗位。他們需要去實體店拿衣服,然后再進行拍照。但是選擇哪些衣服上架,就要求對不同的品牌有深入了解。

在百貨行業中,不同的品牌有不同強項。例如,寶姿的連衣裙消費者的接受度高,并且試穿度也特別高。所以吳欣認為,在選品時,要多做用戶研究,才能夠選出品牌中最優質的商品。

“中國的百貨業一直沒人在干選品這件事,更多的是品牌商在做,但其實是有一定規則的?!痹趨切揽磥?,選品不僅要尊重品牌自身的特征,還要能選出品牌暢銷的好產品,從而突出品牌的特點。

一個網站200多個品牌,很難有人對每個品牌都精通,所以除了獨立的選品團隊外,賽特還積極鼓勵線下門店導購人員相配合。

啟發最初來自于賽特購物中心。多年以來,在線下賽特,每月都會舉辦分享會,讓各個品牌的導購相互介紹,為什么自己品牌的商品好。每年賽特還會舉行“比武大會”,讓不同品牌的導購給用戶做搭配,并進行評分,作為一種激勵。這些看似與選品不相關的線下活動,卻在賽特電商上線后,為選品做了很好的支撐。

賽特的導購,需要拿起衣服一摸就知道材質,拿起一條褲子,就可以看出褲型是否顯瘦。

而且賽特將線上銷售和門店銷售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線下導購可以將單品管理做到極致,并幫助線上訂單快速向品牌商調貨。

以BALLY為例,賽特是直接和品牌商合作,既有門店又在線上銷售。通常支撐一個一線品牌的門店需要幾千萬,如果和其他百貨公司一樣,由供應商開BALLY的店,那么供應商肯定拿不出幾千萬投在一個品牌上,所以產品的豐富度會不及品牌商,這樣就很難有庫存的深度和更多樣的選擇度。

這種與品牌的直接合作,是賽特積累20年的資源,也只有借助賽特集團的整體力量,才能推進這個優勢。

事實上,線上線下的賽特奧萊,恰恰形成了一個互補。在線下,周末的消費者多,而在線上則是周一到周五的購買量大。甚至有不少用戶是先在網上看到,周末去線下奧萊試穿,但如果當時猶豫了,回家還可以繼續下訂單。目前,賽特奧萊線上商城客單價已經達到1000多元。

“一個顧客在網上購買能夠記得賽特,在線下購買也能記得賽特,這就是成功。”吳欣認為,這才是線上線下真正共贏的地方。

(天下網商 記者: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