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商家年中大促 不少商品比網店便宜
華億國際購物中心“大搶節”活動現場
雖然已經立秋,但眼下夏裝正當時。走在蕪湖街頭,可以發現各家商場的打折促銷鋪天蓋地,且促銷力度不斷加大。“打折的基本都是當季的款式。”一些已經踩過點的市民說道。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前兩年,在服裝品牌大發展中積壓的庫存量實在太大,在今年秋款上市之際,很多商家的當務之急是趕快甩貨。
商家開啟年中促銷季
“百貨服飾滿99減65”、“指定時段滿99減75”、“夜間瘋搶HIGH爆全城”……進入8月份以來,我市各大商場紛紛推出各項優惠活動,而這些促銷活動使商場不少商品打折后的價格可能比網店還便宜,活動尚未開始,已經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昨天,在華億國際購物中心店門口,記者就看到了大幅的促銷海報。根據促銷方案,今年該商場推出了“大搶節”的促銷活動,從8月15日開始,連續10天,百萬件商品超低折扣促銷,其中在指定時段,精選品牌滿99減75,其他不同時段滿99減65。此外,商家還在一些時段開展滿額贈送iphone6、電動車活動。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商場在促銷時,會聯合銀行、餐飲、電信、汽車等多個行業進行聯動。
“這次的促銷非常給力,我去商場摸底,發現促銷的基本是新款。”在步行街,市民蘇星和記者說道,如今,商場的促銷已經常態化,在電商沖擊下,實體店不賣力,是很難有吸引力的。“實體店的促銷一定要實至名歸,不然以后就很難獲得認同了。”
代理商抓緊時間消庫存
昨天,記者在市區一些商場進行了踩點,很多促銷員表示,和往年清倉都是兩三年前庫存款不同,今年多是一年內的款,夏裝新款也全部加入到打折行列。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很多代理商的庫存已經好幾年都賣不完,在此促銷良機下,代理商肯定會鉚足勁消庫存。
“2010年以后,諸多品牌公司都充滿信心開發多系列,多個子品牌,但市場情況陡然急轉,大量的衣服銷不出去,庫存就此壓下來。”一品牌代理商說起這個問題愁眉不展。他告訴記者,每年的訂貨會上,商家對代理商都有新款數和拿貨量的考核,以往廠家給出的考核底線輕易就能達到,而這兩年,幾乎所有代理商都喊“吃力”。“庫存還壓著,怎么能一下又拿很多新貨啊。”商家們如出一轍的想法,造成了今年普遍甩貨的景象。
“在今年經濟形勢整體走低的前提下,各代理商壓力加大,同時消費者消費信心不足,多在持幣觀望,此時商家如果再用兩三年前的過季款促銷的話,很難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也達不到消化庫存的目的。”華億國際購物中心總經理張樹華認為,在今年消費市場普遍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代理商拿出新品聯合商場開展大型促銷,能讓他們資金及時回籠,從而為即將到來的秋冬款上市做好準備,而對于商場來說,這樣的活動也有利于打響傳統百貨品牌,做大做強本土購物節。
業內人士也表示,如今,電商日益沖擊傳統實體店的銷售,使得傳統百貨店紛紛尋求突圍,而這種大型的打折讓利活動,很容易吸引客源。“年中促銷和其他時間段促銷有著明顯的不同,‘五一’、‘十一’以及圣誕,基本都是常規打折,但年中則不同,既有當季夏款,也會有過季的春秋冬款。”一大型百貨公司經理表示,當季夏款消費者買了就能穿,去年秋冬裝、今年的春裝,款式和即將上市的秋款變化不會太大,不落伍,但價格會比即將上市的秋冬裝便宜一大半,天氣變涼后,立馬能上身,在這樣的雙重刺激下,很多消費者蠢蠢欲動。
傳統百貨店多舉尋突圍
“2012年,我們第一屆大搶節銷售額是8000萬,2013年,在網購等原因的沖擊下,第二屆大搶節增幅僅有百分之十幾,但今年我們銷售額有望達到1.2億。”對于此次年中促銷,張樹華總經理信心十足。“在電商的沖擊下,傳統百貨一度很難找到出路,但是經過摸索,我們正找到一些讓傳統百貨突圍的方法。”
張樹華認為,電商的大力發展,也給傳統百貨敲響警鐘,傳統零售商要想做好電商,必須改變固有的傳統零售思維,用電商思維布局市場,企業需要明確用戶體驗、流量轉化、客戶黏性、競爭價格優勢,網站架構、交易流程等。“傳統企業與純電商企業相比,原有的線下資源具有巨大的優勢,企業需要靈活運用,同時不能忽略線上的優勢。”張樹華總經理舉例表示,今年三八婦女節期間,華億購物中心和美團網的合作,非常成功。
“傳統百貨要想留住人心,品質和價格兩大重要元素不能丟。”對于傳統百貨業的發展,張總認為,和電商相比,消費者對傳統百貨更加信任,所以傳統百貨店要做實品牌,不忽悠消費者。同時,傳統百貨商場可以用更新的款式、更低的價格來讓網購人群回歸實體店。“傳統百貨業體驗式消費,是電商所不能比擬的,所以現在蕪湖的各大百貨商場在商場布局時,都是吃喝玩樂購的新型業態模式。”張樹華表示,未來,在電商的不斷沖擊下,傳統百貨業會不斷開拓思路,更新理念,不斷收復正在消失的消費者陣營。
來源:大江晚報 記者 湯榮汛 實習生 奚曉宇 閃耀輝 文 記者 趙亞玲 攝